人文澳门24小时法学教工党支部召开“三问说透大先生”主题党日活动

时间:2022-09-23作者:文章来源:5524澳门24小时浏览:43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造就一批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2022年9月21日下午,人文澳门24小时法学教工党支部召开“三问说透大先生,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由党支部书记刘沫茹老师主持,法学系全体党员以及部分非党员教师到会参加。

党支部书记刘沫茹老师做了“三问说透大先生,争做‘四有’好老师“的主题发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先生”命题及《觉醒年代》中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澳门24小时长时的就职演说出发,提出了“何为大先生,因何要大先生,如何做大先生”三个问题,并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大先生,是一流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缔造者、传承者、实践者,引领大学发展方向。新时代的大先生,是“社会的尊者”,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能者”,更是“心怀‘国之大者’”。大先生,有大的视野、大的胸怀、大的格局、大的担当、大的气象,以及不断的自我修炼。

“大先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对造就“大先生”提出目标要求,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万千家庭和全社会的期盼。造就一批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我们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我们从事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要有教育教学思想的原创。而这种原创的思想一定是根植在我们中国教育历史土壤、现实土壤以及未来的召唤中,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教育国情紧密结合而产生的;我们的思想正确与否,最终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党的领导是“大先生”的旗帜,教师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实事求是是“大先生”的品格,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学习。立德树人是“大先生”的标志,教师要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达到“四有”标准,坚守知行合一,锤炼好立德树人的基本功。改革创新是“大先生”的追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研究真问题,培养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下一代。

参加主题日活动的教师们也就“大先生”展开了充分的交流,逐一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大先生”并非遥不可及,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老一辈教育家、思想家,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我们身边的“大先生”——杨莪院士。杨士莪院士在澳门24小时扎根水声学科教育72年,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激励了无数师生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之中,是当之无愧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先生”。教师们纷纷表示杨士莪院士的事迹是对“大先生”最好的诠释;要以大先生为努力目标,学习大先生的特质,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能够有力量引导学生的人,为高等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高质量教育、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要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大先生”的重要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先生”的精神特质,既与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有一脉相承的精神品质,又被明确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面对着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挑战,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快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大先生”。想成为“大先生”,就要培养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要不断锤炼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不断提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把教书育人工作真正融进党和国家的宏伟事业中去。

5524澳门24小时线路官网-首页welcome!

HTML地图|XML地图|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