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当代俄罗斯著名哲学家霍鲁日(Хоружий С.С.1941.10.5-2020.9.22)诞辰80周年,10月5日,由澳门24小时主办的5524澳门24小时线路林中路讲坛第20讲通过腾讯会议与B站直播的形式同步进行。本期讲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澳门24小时张百春教授主讲,讲座题目为“霍鲁日的俄罗斯哲学研究”,来自国内外各高校100余名师生在线参加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澳门24小时杜宇鹏副教授主持。
张百春教授首先表达了对主办方组织这次学术纪念活动的感谢,也希望借这次机会将霍鲁日对俄罗斯哲学研究的独到理解与国内学界分享。众所周知,霍鲁日作为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哲学界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他对当代俄罗斯哲学发展的影响至今仍是无法估量的。但遗憾的是,俄罗斯哲学界并没有在这一特殊的日子对霍鲁日有所纪念,反倒如霍鲁日所说,他的哲学影响在中国远比在俄罗斯国内要大得多。霍鲁日不但创建了极具俄罗斯哲学特色的“协同人学”,而且他对俄罗斯哲学本身的理解也极为独到。
张百春教授从霍鲁日已有的思想成果以及与霍鲁日本人的诸多学术对话中总结到,霍鲁日为俄罗斯哲学建构了两个模型,即内部模型和外部模型。对这两个模型的建构需要向俄罗斯哲学传统与西方哲学传统回溯。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哲学只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往往从西方哲学体系性建构来看待俄罗斯哲学,这就形成了一种外部模型(传统一):教父学——经院哲学——世俗化——近、现代欧洲哲学,这是西方主流哲学传统,索洛维约夫作为俄罗斯哲学家是这一传统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俄罗斯哲学本身还有其内部模型(传统二):教父学 ——认信者马克西姆——帕拉马——20世纪东正教唯能论,与西方主流哲学传统不同,这一内部模型体现俄罗斯哲学与宗教的融合而不是分离。由此,霍鲁日认为,俄罗斯哲学只有按照内部模型来建构才能寻找到未来发展的真正出路,这一出路就是协同人学。
最后,张百春教授对霍鲁日的俄罗斯哲学研究做出总结:对俄罗斯哲学的理解必须在俄罗斯文化语境内进行(宗教、文化、历史等);俄罗斯哲学企图用西方哲学的手段来完成俄罗斯哲学自身的任务,这本就是一种悖论,其直接后果造成了俄罗斯宗教哲学的自然“终结”;需要认真审视霍鲁日与世界哲学(包括中国哲学)的关系,审视后现代背景下的协同人学,这是当前俄罗斯哲学研究非常重的任务。张百春教授在讲座后热情回应与会师生提出的诸多问题并进行了精彩解答。